感受新键盘带来的新鲜感中,可能有些废话。
前两天无聊时,途发奇想去看了下机械键盘,发现23年之后,开始流行铝壳键盘了。我这几年使用的主力键盘是22年下半年买的nj80+金粉轴+铜定位板,和铝壳兴起只差半年。现在的铝壳键盘非常便宜,甚至有仅需90元的单模套件。我叠了些优惠券,不到300买了最低配版wave75(这是当前300-400价位的热门选择),600多fr4定位板的evo80(做工好一些)。
1. 选购
现在这些量产铝壳键盘,性价比已经卷的非常高了,只是对我来说总有一些缺点。我新买的这两个键盘,对我来说共同的缺点是没有旋钮、没有可调节脚拖(自身坡度都有点低了)。wave75可以安装第三方旋钮,但有一些适配问题。evo80无法安装旋钮。
在外观设计上,我更倾向于wave75,因为我觉得evo家的设计审美有问题,尤其是背板设计,纯粹为了设计而设计,evo80背板装饰板不对称地分割为两部分,evo75背板则是像丑化的某吸血卫生用品。wave75则是据说小毛病多些,比如无线延迟高、电量显示有问题之类的。最终因为先刷到了evo80的优惠价,因此买了evo80,后来觉得wave75实在是有一种性价比的美,因此又买了一个wave75用来折腾,当试轴器了。
2. 上手体验
到手后,evo80的金属外壳确实比较细腻,整体质感不错,比想象中好一些的是按键声音,和之前的nj80对比,nj80比较松散稀碎,evo80的浅浅蓝轴+fr4定位板则是听起来声音更集中,没有较高频的塑料敲击声,有点类似我想象中的石子音。
wave75也在同一天到货了,虽然价格下降了一半多,但上手的质感没有下降太多,感觉比evo还要重一些。体验不如evo的地方有:边框稍微粗糙了些,边框倒角比较生硬(evo是圆角),自带按键声音有点吵。虽然wave75低配是pp定位板,但evo听起来却更闷一点。由于我买的这套evo标注的是“脆轴”,我无法判断所谓“闷轴”是什么声音,感觉这个也带点闷。后续有可能会买点评价不错的闷轴“y3”体验一下。
由于wave75自带按键声实在有点刺耳,我更换轴体后感觉没什么变化,因此又下单了一个fr4定位板,试试更换后能否有些改善。
3. 选轴
evo80自带的浅浅蓝轴压力克数比较大,对于用了5年金粉轴的我来说实在是有些累手了。搜索后发现现在金粉轴的风评并不怎么好,很多人评价说金粉轴容易烧针脚。我在nj80之前买过两三把akko的金粉轴键盘,那时候还不是热插拔键盘,akko的手感一致度比较低,第一把全配列键盘体验还可以,第二把80配列的就不行了,感觉轴像是没润过一样,非常干涩卡手,当时还不太熟悉键盘结构,就忍着用了一段时间。这些键盘上应该是第一代金粉轴,由于整体没有高强度使用,因此直至现在,也没遇到过坏轴。
后来买的nj80,是第二代金粉轴,用镀银针脚缓解烧针脚问题。我买的这套应该是润过轴的,上手后体验挺不错,并且在某些方面的便利性上仍然比现在的“铝坨坨”好。这个键盘我用了三年,期间遇到过一个按键失灵,拔出后擦了擦针脚又装回,又正常了,针脚也没出现网上说的“发黑”情况。因此我从我的实际体验评价,金粉轴v2可以满足我对其的寿命要求。并且其压力克数够轻,手感也足够线性、顺滑,再加上现在某二手平台卖的新轴只要0.85一个,用习惯的人应该还是会继续选择。其它相同压力克数的轴可能由于触发/触底压力有区别,或使用了过多润滑脂,可能手感上稍显阻塞,类似有一些“液压感”。
我在搜索后,发现被推荐的比较多的金粉轴替代品有樱诺轴、云炬红轴、box白轴等。继续研究看到次数最多的两个轴樱诺轴和云炬红轴,云炬红轴好像已经停产了,现有的云炬红v2s是据说是原厂机器出售给小作坊“地瓜外设”(现改名为ikeyx品牌店)后,地瓜继续生产的,在细节上和之前的云炬红还是有些区别。因此我还是没有选择云炬红。不过我倒是买了些新出的静音版云炬红——yumo静音轴(带导光柱的卖2块一个),打算体验一下。
综上,我最后选择了樱诺轴,在环诺的官方店好像卖2块多一个,咸鱼指导价1块左右一个,最后我在tb一个第三方店铺叠券后以0.88一个的价格买下。感觉还是比较便宜的。这个轴没有导光柱,用侧透键帽的可能体验不好。
还有个值得说的是,官方原装的樱诺轴在宣传时说会在盒子里带一个香片,用户评测说轴体会带香味,好多天后还有。这对我来说就有些阴间了,我特意问了第三方店家,这样散装的轴是不是没有香片了,商家说没有了,我才放心下单。如果依然有味,我可能会去买经典金粉轴v2了😂。之前的3080花嫁卡带给我的心理阴影太大了!
4. 换轴
现在的铝坨坨都有快拆设计,简单来水就是捏住键盘侧边框,用手指按住左上角+右上角 / 左下角+右下角 向下推即可拆下铝框。拆起来确实方便了,但没有进一步的锁止导致携带时也会有更高的散架风险。铝壳键盘还是适合固定位置使用。
把evo80的浅浅蓝轴换成樱诺轴,声音变小了点,没有浅浅蓝轴的石子音那样集中、圆润,但还是保留了一些类似风味,感觉还可以。
就我目前的体验来说,按键声音好像受到键盘套件的影响更大,这和我之前的想法不同。我尝试将樱诺轴、浅浅蓝轴,放到wave75上,这两个轴体和wave75自带的青竹轴类似,都变得吵起来了。不过静音轴在两个键盘上的表现差不多,确实声音很小,键帽按下和弹起的声音被削弱了绝大部分。
我又买了些段落轴,包括讨论度比较高的极地狐轴、知夏轴,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知秋轴。我对极地狐是抱有较高期待的,到手再看看体验如何。
说回evo80和樱诺轴的手感。我总是感觉这个轴虽然只有35g,但用起来还是没有金粉轴那么顺滑。我尝试将两个轴互相抵住挤压,确实是金粉轴先被压缩。那么给我带来这种感觉的,可能是我未能很好观察出的触底压力的不同、过多润滑脂带来的液压感、刚换了印图的键帽感觉心理上不适应,以及这些因素综合带给我的心理影响。
5. 换键帽
据说evo80用的是恩荣键帽,虽然是比较低端的恩荣。我也没去搜恩荣是什么,有多好,就当是材料稍微好些的键帽吧。我刚上手感觉键帽摸起来还是稍微有点粗糙。可能也是因为之前的键帽用的有点打油了并且习惯这点油了吧。
换完轴之后换了泰坦国度的兔子洞键帽,因为这是我这次挑键盘刷到的第一个二次元键帽。正好还没买过二次元键帽,就买来体验下了。
换完后体验一般,原因归结如下:
- 无论是从正常坐姿观察还是从顶部观察,人物部分都无法比较完美地显示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这类键帽设计的通病。
- 手感正常,不过心理因素觉得没有纯色键帽按的爽。
- 侧透雕刻的不均匀,不同键帽颜色和图案还是影响了侧面光线。
- 我用的樱诺轴没有导光柱,导致侧面透的光比较暗,真想开灯光用侧透,还是得买带导光柱的轴。
- pc材料透明键帽手感还是有点油,我觉得搭配透明键帽体验一般,后续会换下。
- 图案方面,我还是比较喜欢原视频画风,加线条之后反而感觉普普通通了。
总结下来,真要玩灯,我还是喜欢夜魔x。夜魔是老款,不想买,夜魔ex是24年的,怕买完背刺。夜魔x虽然是塑料底壳,但我对全铝也没有那么追求,这样反而还增加些便携性,声音方面再换一套声音包就差不多了。等双十一看看还有没有好价,非刚需电子产品贵可以,溢价太多 不行。
![图片[1]-折腾了一下机械键盘,新买了evo80和wave75,换了樱诺轴并体验了其他几种轴-THsInk](https://www.thsink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8/IMG_6602-1024x768.jpg)
6. 中场总结
现在evo80决定继续使用樱诺轴了,后续可能会再买一罐金粉轴搭配体验对比一下。键帽也还是想缓缓,真要当主力工具使用还是得纯色键帽。evo80整体还是比较省事的,换个轴和键帽就差不多了,大键手感和声音一致性都挺好,没有回弹时的晃动和杂音。
wave75等定位板到了再继续折腾,看一下声音是否有改善。另外再尝试一下段落轴。之后可能会再体验下y3这种出名的闷轴。
7. 换定位板,体验极地狐轴
定位板和段落轴到了,继续折腾wave75。花了45大洋买了个fr4沉金定位板。没买炸虾粒的,因为炸虾粒没有定位板图片、价格贵几块,我觉得起码对于wave75定位板这个产品来说态度不太认真。
换完之后感觉声音更加集中了(好像也更闷了点),没有之前那种回弹时夹杂的高频振动声了。可能是轴体固定更稳定了。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,我反而感觉pp定位板会比fr4定位板更脆,evo80自带的fr4定位板和我给wave75换的fr4定位板我觉得都带点闷。
换极地狐轴的过程非常折磨,极地狐轴好像稍微大了点,wave75的轴座棉又有点厚和软,定位板的q和a两行间也没有固定,导致很容易定位板已经被压得向下凹陷并且针脚已经插入pcb板,轴体的一侧还是塞不进去。我只能用挖耳勺支撑定位板开口的一侧,才能顺利将轴完整插入。我其他的一些线性轴则没有这么折磨,基本能直接插入。
我买了知夏轴、知秋轴、极地狐轴,三者声音有细微差距,但我很难评价谁更好。手感上对我来说也区别不大。如果将轴柱互顶,可以看出极地狐轴触发压力较轻一点,但对我来说仍有点重了,比浅浅蓝轴更加费力。而且这些段落轴和我印象中的茶轴手感不太相同,感觉触发早了些,压力也大了些。可能这些段落轴还是更像青轴而不是茶轴。
直接用手按压这些轴,有比较清脆的类似圆珠笔的声音,但会更好听些,比较清脆、纯粹。上键盘带上键帽后则没有那么清脆轻灵了。
总之还是无法将极地狐轴这种段落轴当作主力,还是线性轻压力轴用起来更顺手。这次花100尝试段落轴算是有点折磨了,手感太重、声音有点吵、安装折磨,建议不是喜欢青轴手感的不要尝试。
8. 体验一周后
后续又买了几种轴,大体记录下感受:
- y3轴:近一年名气比较大的闷轴,分别买了32g、40g、48g的轴体验,其中压力克数越大,听起来越闷,32有点发脆了,或者说听起来有点显键帽的空腔音,我个人推荐根据适应的压力克数从40、48g中选。网上有说老批次回弹差、不跟手,新批次体验起来没有这个问题。不过综合手感和声音,y3没有预期中好,算是中规中矩吧。最终没有再次购买y3轴,evo80继续使用了樱诺轴。另外不同键帽对声音也有些影响。evo80原装的键帽搭配y3轴总感觉有些松,不知道是不是我插拔太多次了,而之前不太满意的兔子洞键帽倒是卡的很紧,声音表现反而好一些。
- 樱诺轴:这里再提一下樱诺轴,这轴感觉越用越舒服了,很大可能是我最近尝试了多个40g以上压力的轴,锻炼归来了。樱诺轴对我来说已经够轻,并且全程手感一致,声音也不错,熟悉之后感觉挺耐用的(手感上)。这评价是建立在我用9毛钱一颗的价格购买的前提下,基于此价格,我甚至还想回购。如果按原价一块多购买,性价比就低些了。
- 极地狐轴:我用来折腾的wave75的不频繁使用的大键保留了极地狐轴,带来手感和声音的双重确认感,还可以。
- 莹海轴:刷b站视频看到的提前段落轴,据说和公主v4段落版类似。以1.7/颗的价格买了10个,适应不了这种手感,声音还行。
- 青海湖轴:以清仓价格0.25/颗买了些拆机轴,针脚大部分氧化变黑了。手感还行,声音听起来比青竹轴好一些,压力克数有点重了,如果压力小些、针脚没氧化,我觉得就很好了。
- 青竹轴:这是wave75低配版自带的轴,我反而用的挺习惯。更换fr4定位板和更厚些的键帽后,声音不在发刺,就是可以接受的高频偏脆响。按压手感比较线性,我觉得还可以。对我来说压力克数还是大了点,如果再40g左右就更好了。最近用这个轴用的不少,反而逐渐习惯40-45g触发压力的轴了。也有可能是用习惯了,虽然这轴和浅浅蓝轴都标的是45g,但我总觉得体感上青竹轴更轻一些。
- 青柠轴:有些热度的静音段落轴,还没到货,到货后再上手试下。
另外,偶然间发现原厂高度空格键有点硌大拇指,本来想买个类似樱桃那样的带弧度的空格键,但刷到网上有人说可以反装空格,我尝试了下确实还不错😂
最近又看了些键盘和键帽,发现键盘设计行业需要年轻人再整顿一下,现在很多键盘和键帽的设计都让我觉得离谱,挑几个说一下:
- 键盘外观:本文之前提到的evo系列。我认为evo80在背板上使用视觉上强烈的非对称设计是让人难受的。evo75的背板设计也是为了设计而设计,很多人说像洗碗槽,我不这么觉得,我觉得像护垫。不过evo75在功能性上的设计我认为进步了:有后面的三模切换按钮、靠左的数据线接口、收窄的底部,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正提升。
- 键位结构:我的使用习惯受之前的nj80影响比较大,我喜欢右上角旋钮(滚轮等替代方案也可以)、75配列键盘、退格键右侧是del 往下依次是pageup和down del上面最好有ins(只要有按键即可 反正可以改)、脚撑。在低价位的量产铝坨坨中很难找到完美符合的产品(目前我还没找到),类似的需求可能更偏向功能化,塑料套件倒是有些比较符合的。其实wave75如果优化下旋钮适配、降低下前高,是比较符合我的需求的,因此我最近使用wave75的时间比evo80还要多些。
- 键帽设计:我真的觉得键帽设计行业的审美普遍存在问题,再挑几个说一下:
– 各种“百灯”或类似设计,我认为把rgb字母用对应颜色的圆圈圈起来很唐。
– gmk的很多设计,色彩设计还好,元素真挺难看的,偏偏国内键帽厂就照着这些仿。
– “奇点”还是类似的名字 不想为这个去翻店铺了,真感觉作为键帽意义不明又生硬。
想找一套黑灰配色简约但又不乱设计的键帽都有点难,要不就是加全彩字符,要不就是其他问题。浅色风格也有些意义不明的设计。但键帽总归品类繁多,找找还是有基本符合需求的,加购了几个,等下次购物活动可能会买。
我和键盘
自从两年前我开始用手柄打apex之后,我用键鼠就越来越少了。之前高强度apex,不到一年我就会把鼠标侧面防滑垫磨出一个凹槽,于是我总共买了三四个雷蛇毒蝰终极版(好像是叫这个吧)。
现在能用手柄玩的游戏我就尽量用手柄玩,越玩越觉得手柄就是适合玩游戏。键鼠基本就是纯打字了。这次升级键盘可能是觉得今年还没折腾过什么硬件,键盘还有那么一点折腾的空间,因此就买了。
就打到这吧,可能会把这一段移到最开始,哈哈。
暂无评论内容